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平顶山信息 > 正文
  • 张中民和他的小说世界
  • 日期:2019-04-25   点击:次   字体:[ ]

张中民在家里书房阅读图书 平顶山晚报记者 禹舸 摄

本报记者 王春生

几天前,家住市区的张中民收到云南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杂志《大家》,上面刊登了他新创作的中篇小说《去往月庄》。在18000字的小说里,他首次尝试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是他今年发表的第五篇小说,其他四篇小说相继在《奔流》《大观》《大益文学》等省内外杂志上发表,其中中篇小说《青春期》在省文联主办的《奔流》杂志第三期上以头题位置发表。一个多月前,他还获得由山东省作协主办的第十届万松浦文学奖,成为仅有的一位小说类奖项获得者。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中民早年喜爱写诗,并出版过诗集。后来,他开始转型写小说,从2009年开始大量发表小说作品,至今已在省内外文学杂志上发表百余万字的小说作品,其中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20多部,短篇小说40多篇,尤其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比南方更远》、14万多字的长篇小说《赚它一千万》分别于2009年、2011年在我省知名文学杂志《莽原》上发表,引起较大反响。

早在2012年,张中民就已成为省文学院签约作家。2014年,他如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A “文学的种子 在幼时心间播下”

4月21日,在市第四人民医院东南侧某银行家属院,记者见到了张中民。身高一米八的他说话不疾不徐。回顾最初是如何爱上文学时,他直言小时候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他影响很大:“可以说文学的种子幼时在心间就已播下。”他1972年出生在叶县夏李乡向阳村,“这是个移民村”。他说,在他出生两年前,因修建孤石滩水库,他父母跟村里人一起从南阳方城县拐河镇(当时叫拐河公社)搬迁至叶县夏李乡,“我们整个村子400多口人都是从南阳方城移民过来的”。

“作为移民的后代,父辈们那种浓浓的思乡情感对我影响特别大。”张中民回忆道,小时候,父辈们经常会谈起老家很多事,“老家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民间传说,无形中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东西。什么老槐树、大碾盘,什么山洞里驴拉车、磨金豆啊,他们在讲,我在听,慢慢地,那些有意思的关于神仙鬼怪的传奇故事让我产生了兴趣,也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小时候常随母亲看戏的场景也让他记忆犹新,他说,“像《穆桂英挂帅》《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桃花庵》《追鱼》这些戏没少看” ,一些戏中的才子佳人故事他印象很深。

上世纪80年代初,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风靡一时,正上小学的张中民对此很痴迷。“中午一放学就往家跑,就为能赶上听刘兰芳的《岳飞传》,晚上再听单田芳的《三国演义》。”张中民说。由此,他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刚上学时认字不多,书里诗曰、下回分解之类的东西咱不理解,但囫囵吞枣能读懂一点”。

B 从写诗到写小说的转型

由于对文学的偏爱,张中民上学时语文成绩一直比较好。他上高中时正值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写现代诗很流行,张中民说,“我喜欢那时候的现代诗,感觉现代诗跟四句、八句的古体诗不一样,写作上更自由、情感上更奔放,有些诗也押韵,富有哲理,读着很美”。

喜爱现代诗激发了他写诗的欲望。“一写就写了半本子。”张中民说,其中写的一首名叫《男生宿舍》的短诗,投稿参加当年贵州省举办的风帆杯华夏青年文学奖比赛,不久“来了通知说获了个优秀奖”,后来还出了本获奖作品集,寄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事当时在学校引起很大轰动。

然而,对写诗很有感觉、语文成绩很好的张中民在1991年的高考中失利。这一年高考他考了420多分,距录取线还差20多分。“语文成绩当时在全校排名靠前,就是数学成绩太差。”张中民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多,他没再选择复读,而是闲在家里。在这段痛苦无助的日子里,他靠写诗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幸运的是,不久适逢当时的平顶山广播电台招聘,他报名参加了考试,如愿进入媒体工作。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写诗,其间相继在《平顶山日报》《郑州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上刊发大量诗歌。

2005年,在写诗长达十余年后,张中民的诗集《黑夜的秘密》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他和我市磊子、文星传等几名作家举办了签名售书活动。

随着大量先锋诗歌作品的出现,张中民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瓶颈期。“作为一个诗人,渐渐感觉我的诗歌已达不到先锋的高度,而很多先锋诗我有点看不懂了。诗写来写去难有突破,当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写作处于迷茫期的张中民开始大量阅读欧美文学作品,并尝试散文、小说写作。他尝试写作的农村题材小说《选举》得以在省《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上发表,他由此开始更多地写起小说来,题材以他最为熟悉的乡村生活为主。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雪白的木槿花》中,他以童年视角写自己的童年生活,其中的主要人物冯刘氏是他童年时的邻居,“她美丽善良,像她家里盛开的洁白木槿花一样”,却由于不幸的婚姻被摧残而最后殉情自杀。

张中民说,这部小说他用地道的乡土语言来写,在市里一内部刊物登载后引发不小反响,“当时不少人吃惊我能这样写小说”。后来,这部小说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广州文艺》杂志上发表。

C 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和丰收期

对于尝试写作转型的张中民来说,写小说时间不长就能有所斩获,这更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在写了众多农村题材小说后,张中民逐渐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他写的很多农民工题材的小说广受关注。

他于2008年在广东《江门文艺》上发表的小说《我们去吃火锅吧》,就是写几位同村出去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想吃一顿火锅而未吃成的事儿。小说在该杂志“我最喜爱的小说”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从2009年开始,张中民开始涉足长篇小说创作。这一年,他创作出的十多万字长篇小说《比南方更远》刊发在《莽原》上。2011年,《莽原》杂志再次推出他14万多字的长篇小说《赚它一千万》。

两部长篇小说接连在省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让张中民很快崭露头角。2012年,张中民成为省文学院签约作家,2014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成为签约作家后,他创作小说的劲头更足了。2013年,长篇小说《像宋词一样忧伤》在湖南《芙蓉》杂志上发表。此后,他几乎每年发表小说都在十万字以上,作品相继在上海《小说界》、重庆《红岩》等众多省级文学杂志上刊登。

如今,张中民正值小说创作的旺盛期和丰收期,他的“短篇小说集”将集纳《雪白的木槿花》《我要盖白宫》《乡村戏迷》等16部小说,计划于今年5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他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远方有多远》,作为我市文艺精品重点扶持项目,计划在今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从上世纪70年代写起,描述的是豫西南地区一个村庄脱贫致富的故事,他已写了几年时间。“我想突破自己,尽力写出我觉得厚重的东西。”他说这话时很淡定,也很自信。



------------------------随机阅读--------------------------------------------------------------------------------------------------------------------------------------------------
  • 我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上涨
  • 民警热心帮忙邵家仨“黑户”女儿终转正
  • 平顶山市卫东农商行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
  • 小雪飘过冷飕飕
  • 做张贺卡送妈妈
  • 舞钢市新春第一班干群植绿忙
  •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第五代表小组到我市视察指导工作
  • 团市委“希望工程大学生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 湛河区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发展提速
  • 胡荃到鲁山县调研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
    --------------------TAG热门标签-------------------------------------------------------------------------------------------------------------------------------------------------
    线索 增加值 领海 美国大 幽默 浦江 优质服务 大规模 王中 八卦 航海 投篮 团市委 水银 吉姆 七中 合肥 巴洛 长沙县 侄女 招生考试 送到 地毯 小刘 全顺 酱油 客户服务 达尔文 凯丽 物理 敌国 研磨 淮北 老山 主轴 抄本 道道 本轮 敬请 技巧 非公 洗手液 租住 空间 石窟 命根子 一会儿 出名 康有 国力 原作 编者 公益性 出海 守护 夫妻 基金管理 堡垒 内心 分理处 本地 裸照 椎间盘 捍卫 总行 民族 播音 公开 非常 动辄 猕猴 攻坚 开行 明天 收费标准 迎亲 商圈 大足 健康保险 贫困地 全年 天瑞 凉亭 颅内 山城 征召 电车 三路 医疗服务 骆驼 杠杆 信任